建设公司开启“智慧工地”新模式
劳务实名“智”管理,分包工人“刷脸”上岗;物联网+AI技术强强联手,施工现场定时抓拍、自动巡检,智能识别违章行为;手机直通“云端”、管理实时“掌”控,智能决策赋能项目数字化升级……这是记者日前在建设公司内蒙古保康玉河园小区一期二标段建设工地目睹的一幕幕“智慧场景”。
保康玉河园一期工程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中旗保康镇,是建设公司的域外重点项目,该工程总建筑面积近7万平方米,建成后可提供住房近600套。目前,已建成的一标段楼盘全部售罄,二标段工程建设过半,预计明年交付验收。眼下,气温虽已转冷,但工地上依旧火热,搅拌声、焊机声、切割声此起彼伏。四台高耸的塔吊挥舞着长臂,不时在半空中勾画出一道道优美弧线,工人们着装整齐、默契配合,在工地上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安检员鲁子强一边仔细巡检,一边对着手机发出安全提醒,喊话声通过“智能广播”清晰回荡在各个楼栋间。
近年来,数字化技术的蓬勃兴起,在行业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工业化技术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今年以来,建设公司坚持把创新作为破局解困的“金钥匙”,立足企业自身实际,本着低投入、高产出、可持续的原则,积极探索创新管理的有效途径,探究“智慧工地”建设及应用,推动传统工地转型升级。
今年8月,建设公司在域外施工项目——保康玉河园一期工程二标段开启了“智慧工地”建设试点,对施工项目现场原有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并购配了塔基监测、吊钩可视化、智能视频监控、环境监测等硬件设备及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劳务管理等相关软件,初步形成了集数据化、信息化、可视化于一体的系统管理平台,管理人员可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或手机排查安全、质量等问题,实施远程监控和管理。
记者在工地入口处注意到,从工人岗前“刷脸”实名认证起,系统便开始对人员精准识别、定位、跟踪、考核,进入施工区域,高清摄像头更是随处可见。鲁子强告诉记者,这些摄像头分布在工地关键要害部位和重点区域,对现场24小时实时监控,就连几十米高的塔吊上也安装了摄像头和显示屏,司机可通过这些监控设备实现吊钩可视化,消除起吊盲区,有效杜绝以往与信号工依靠对讲机配合造成的误操作现象。鲁子强说,利用摄像头360°鹰眼功能第一时间“远程取证”,有利于提高问题发现和处置的及时率,过去一次登楼顶巡检要半个多小时,现在只要几分钟就能搞定,从而使巡检更高效、更精准。
如果说一般的摄像头仅具有视频采集功能的话,那么配有“智慧大脑”就真正成了排查隐患的“火眼金睛”,不仅能够自动抓拍并智能识别未正确穿戴安全帽、反光衣以及现场明火、吸烟、安全网破损等30余种违章行为和安全隐患,还可自动提示预警、向后台推送相关信息,实现隐患“发现、处置、推送、整改”闭环治理。工地负责人、建设公司保康玉河园项目部经理王彪对记者说,“智慧工地”系统管理平台的建成相当于为工地加装了“最强大脑”,不仅可实现对施工现场实时智慧监管,还可将安全、生产、技术、质量、成本、劳务等各管理系统数字化集成、实时汇总分析,全面优化管理、防范风险、堵塞漏洞,为项目决策与日常管理提供更高效、更科学、更直观的数据支撑和可行性方案,推动实现从“现场检查”向“远程监管”“事后监督”向“过程控制”“人脑拍板”到“智能决策”的转变。
据了解,下一步,该公司将在此基础上,着手制定信息化建设3-5年期规划,积极拓展和开发“智慧工地”新功能,加大管理人员培训及应用力度,以信息化推动企业管理优质化、规范化、现代化。